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不要白費力氣


講道內容
講題:不要白費力氣
經文:箴言16:3~4
主講:陳光勝牧師
時間:二0一七年十月十五日

前言
最近在科技界、財經界有一個沸沸揚揚的新聞,就是有一個擁有很大產業的董事長宣布明年將退休的消息。消息一出來,令許多人都嚇了一跳,也有許多媒體開始整理關於這個董事長的一些新聞。其中有一則提到,這個董事長經營哲學中,有一句是這樣說的:「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智慧的未必得糧食;明哲的未必得資財;靈巧的未必得喜悅。所臨到眾人的是在乎當時的機會。」這段話出自傳道書9:11,我想看過傳道書的人都知道,這是整本聖經裡面,看起來最憂鬱的一卷書,講得一切都好沒有盼望。但是這句話,卻是這個產業董事長在有人問他:「人該如何面對競爭這件事,尤其在沒有辦法看得開的時候?」所回答的答案。傳道書是否沒有盼望?我們今天姑且不談,但是,當這個董事長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把重點放在「機會」這兩個字上面。
許多兄姊常常問:「為什麼我的生活會這樣?為什麼我會遇上這樣的問題?」面對生活、工作、情感與人生的下一步,常常是無奈多於盼望。正如傳道書所說的,好像自己的人生,少了那麼一點機運,少了那麼一些機會。不過,真的只是這樣的機會與運氣,就能夠轉變我們的生命,邁向豐富與成功嗎?
缺一角的圓與一角
有一本流傳很久的繪本「失落的一角」,後來又出了姊妹作「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這是謝爾·希爾弗斯坦所作的。他藉由「機會」這個概念,談了另外兩個概念, 我們先快速地來看一下。其實,看繪本需要慢慢地品嘗,不過,請容許我在有限的時間,帶大家快速地瀏覽一下。
在「失落的一角」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缺了一角的圓,在找尋他失落的一角,在找尋過程中,遇到了不理會他的一角,也遇到了許多美好的人事物。直到他最後找到了跟他完全吻合的一角,不過他的人生卻起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少了缺口的圓,無法控制讓自己不去轉動,越轉越快的一切,使得人錯過本來可以輕易得到的美好,最後他決定放下了那一角繼續他的旅行。這個故事重點在談「缺陷和滿足」而「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以一個小角來開始這個故事,這個小角想要找到可以配合的圓,他試過了很多種可能性,甚至努力地推銷自己,不過在他做過許多努力之後,他發現,他實在無法找到一個完全吻合的對象。最接近吻合的一次,因為他會長大,使得兩者的配合無法長久。故事的最後,這一角經過大圓的提醒,努力試著讓自己動了起來,在不藉由別人的幫助下,這個角越來越圓,行走也越來越順暢,這個故事的重點在談「徬徨和成熟」。
故事中,不論是缺一角的圓在找尋他的那一角,或是一角在找尋能帶他脫離原地的圓,結果都很相似,就是要面對自己,看見自己現狀所存有的價值,並往前走。故事本身所要討論的議題雖然很豐富,不過這兩個故事,都指出同一個問題,那就是:當目的好似達到了,然後呢?下一步是甚麼?為了這個目的,我們所做的犧牲值得嗎?事實上,這兩個故事並未著眼在這個問題上,不過我們卻不得不思考,如果今天缺角的圓,為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滾動的圓而努力,而那個一角也是為了補上缺角圓的一角而存在,當他們確實找到彼此,也必然面對過去生活型態有所損失的時候,他們還願意一起走下去嗎?是的,我想大家一定發現了,婚姻在許多時候,正如這個缺角的圓找尋缺角一樣,找到了,卻得面對失去許多過去生命經歷的抉擇,但是,走下去,卻會看見更多過去看不見的風景。事實上,如果故事只是停在滿足於現狀,或是自我肯定,那麼就如剛剛談到的,沒有「然後」、沒有接下來。缺角的圓,真的能夠漫無目的地尋找活著的價值嗎?還是那個尖銳的角,真能因為被磨平了,就不再需要別人的幫助了嗎?故事有許多可以思考的內容,但是對於今天我們生活的實況,故事所給的答案,看來還是不夠的。
約拿的故事
在談人生道路的例子中,聖經中約拿的故事,是個很有趣的反例。上帝要約拿前往尼尼微城,勸導這些人不要行惡。不過,約拿因為自己個人對尼尼微城的偏見,不願意回應這個呼召。當約拿自己往不同的方向前行的時候,他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阻攔。故事中,約拿進了魚肚,最後回到尼尼微城完成了上帝交派的任務。約拿大聲與上帝的對話,是約拿記最精彩的部分。今天我們雖然沒有要談這部分,但是,當我們看著約拿因為走向上帝應許道路的反方向所吃的苦頭,我們不得不思考,只是想走自以為的道路,甚至所走的道路沒有連結於上帝永恆的帶領,許多苦,真的是白白承受的。
經文中的世界
當我們看見這個世界對「掌握好機會」的理解,「靠人不如靠己」的詮釋,約拿的故事,正清楚地指出上帝才是一切的掌權者,上帝的帶領,超越一切的計畫。若非行在上帝恩典的計畫中,我們只會面對無盡的空虛與失落,甚至沒有盼望在裡面。箴言的作者指出:「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清楚地描繪出,我們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構中,我們所行的就必成立;反之,我們常常是自討苦吃,白費力氣罷了。
今天的經文是從箴言16:1~9節裡面所節錄的。這段經文十分豐富,無法一下子談完,所以我選擇了今天這一段來談。本周有跟著教會樂活讀經的兄姊,對這段經文一定十分熟悉,不過,請讓我們把箴言1~9節再念一次。
16:1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
16:2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16:5 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連手,他必不免受罰。
16:6 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16: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16:8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
16:9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請容許我用更白話的方式,把經文說的更清楚一點。經文說,人的謀算,結局在於上帝的應許,而人們常常自己看自己是好的,是對的,不過只有上帝才能真實說出對錯。我們若將我們的所做,交託在上帝的手中,我們所計畫的,將會被上帝成就。而那些作惡的人,上帝也使用他們成就祂的工作。上帝厭惡心裡自以為是的人,縱使與人合作,依然無法逃避上帝的懲罰。真實敬畏上帝的人,必遠離惡事。事實上,當我們行上帝所喜悅的事情,連我們的仇敵都會與我們和好。有錢不行公義,不如沒錢行在公義中。人只能計畫自己的道路,唯有上帝帶領他的腳步。
有沒有發現,這段經文真的很美,不只是文句的優美,而是它清楚的指出,人的限制與上帝帶領的法則。這段經文,若要談,有許多部份可以談,但是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當中的第三第四節。
16:3 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16: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剛剛牧師提到了,我們的工作若是放在上帝全能的架構中,我們所行的就必成立。因為上帝是創造我們的上帝,上帝是最瞭解我們,也是對我們生命有整全計畫的上帝。如果我們是舞台上的演員,上帝就是那個大導演,祂想好了我們的位置與我們的角色。若上帝是一個木匠師傅,我們就是祂手裡的作品,不論是桌子,是椅子,是書架還是木桶。重點是,當我們知道上帝對我們的心意,我們才不至於走冤枉路,也不至於人生越走越沒有盼望。想想看,如果今天上帝造我們是一只杯子,我們卻想要成為一張桌子,是否我們只有失望,甚至絕望呢?當然,我們與上帝的關係,這樣類比太過簡單,但是這樣的比喻,清楚地指出,我們若是沒有連結於上帝恩典的計畫中,我們還能為自己謀算甚麼呢?
談生命的方向與準則
既然如此,我們的生命所追求的是甚麼?我曾經與各位兄姊分享過,我有機會進入金華國中,與一群國中的孩子談未來,他們的反應都是「不要想那麼多啦,反正人生就是讀書,考多少分就到甚麼學校」。是否這些孩子的人生就像是可以挑花生的機器,優秀的花生放一落,普通的一落,糟糕的又一落?每落花生都有自己的去處,但是這些花生,最終都只能成為食物,而失去了每個人的獨特性與豐富性呢?
我們說我們相信上帝,也相信上帝創造的我們,必有其獨特性與上帝美好的形象。但是當我們要去談關於生命的方向,與行動的準則,我們常常陷入「只能這樣了」的困境中。難道,上帝的心意,只是要我們既然活著,就想辦法活下去;卻不思想今天上帝為何創造我,又想要把我放在哪裡嗎?
談甚麼樣的命題,得甚麼樣的答案
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 神,又事奉瑪門(瑪門:財利的意思)。」每次聽到這段經文,我想許多人都會直覺地表示,自己當然會選擇上帝。不過耶穌所說的不是人們想要做甚麼選擇,而是在提醒人們這個關於生命的實況。我們無法又想選擇上帝,又想選擇其他的東西。我們奔跑只能有一個方向,而這個方向,是我們經過生命的選擇,必然的結果。
是的,理論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只能選擇上帝。不過甚麼是選擇?選擇就是我們會因為這個選項所付上的代價。當我們的生命中,現在算一算,大部分的時間所面對的是甚麼?那麼,那個東西,正是我們所選擇的。如果這個選擇,不是向著上帝,不是去認識上帝的話、明白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心意,那麼,我們過的生活,就會常常是看著這個世界的法則來行動。如果這樣,這些事情的發展,不正是如這個世界所說的嗎?「有權有錢才有勢力,也才能活得好,而沒有這一切,就是失敗者」。不過上帝的話,不是這樣說的。
談上帝所成就的事情,不只是成功,也在失敗(因為人的失敗反而是上主成就之事例)
或許有人會說,牧師講得這樣,是不是在表明,只要是回應上帝的道路,就必然「成功」呢?當然不是!或者說,上帝的道路,不是我們常常以為的「成功」。事實上,不論是因為人們未能明白上帝的心意,或者是整件事情的過程中,人們因為自己的限制而覺得受到傷害,「成功」一直不是上帝應許中最重要的東西。豈不知,有些明確的失敗,反而正是彰顯上帝榮耀的時刻呢?
關於猶大
十字架的榮耀,正是看似失敗,最終帶出上帝榮耀救贖的一個例子。而這當中,很多人喜歡談賣耶穌的猶大這個人。這些論點表示,如果沒有猶大賣耶穌,耶穌就不會釘十字架,也不會有死亡,更不會有復活了。也因為這樣的說法,猶大從歷史的罪人,成為了歷史的英雄。加爾文引用奧古斯丁的話清楚地指出:「上帝雖在惡人的心中隨意而行,然而還是按著他們的罪報應他們,所以誰能不恐懼那些審判呢?」加爾文接著說,雖然猶大賣主在上帝的計畫之中,但是把猶大的不忠歸於上帝,或是把基督的榮耀歸功給猶大都是不合理的。因為,重點不是誰做了甚麼,而是這個人心中的計畫與意志。猶大賣主的心,已經定了他自己的罪,縱使上帝藉由猶大成全了基督的救贖,但是,猶大終究是要面對自己背離基督的罪的。是的,上帝的計畫使用了一個看似失敗罪惡的人,讓耶穌的傳道工作看似失敗地進入死亡,不過,最終卻因為耶穌的復活,帶來得勝的盼望。
以色列歷史中的亞述與巴比倫
我們再來看關於以色列最終的滅亡吧。從歷史脈絡中,各王國偏離上帝的道,使得滅亡看似一個必然,但是,從各先知的呼聲中看來,亞述與巴比倫帝國的壯大與所帶來的威脅才更是可怕的必然。事實上,聖經中清楚地指出,是上帝使用亞述滅了以色列,藉由巴比倫滅了猶大的。這兩個帝國,並不是因為他們行事得宜,蒙上帝的呼召,遂行清理的事情;反而是因為他們既兇惡又恐怖,上帝才藉由他們來懲戒以色列。「耶利米書25:9我必召北方的眾族和我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來攻擊這地和這地的居民,並四圍一切的國民。我要將他們盡行滅絕,以致他們令人驚駭、嗤笑,並且永久荒涼。」這已經清楚地指出,亞述與巴比倫縱使可怕,但是也不過如箴言的作者所說:「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上帝的旨意不只是成全在成功圓滿的事情上,也在我們看起來失敗或痛苦的處境中。畢竟,最終當然會帶來真實應許的恩典與上帝豐富美好的工作。
服事過頭,兩敗俱傷
有兄姊會問,那麼我用許多時間來服事上帝,這總是合於上帝心意了吧。牧師講了這麼多,不正是要我們以上帝的家—教會,作為生命的重心嗎?當然不是,如果我們以為,只要花更多的時間在教會,不論是參加聚會,盡心服事,上帝就會大大地賜福我們,那麼,我們還是沒有真的理解,行在上帝道路的意思。
過去我參與的教會,有兄姊因為花了太多時間在教會的事工,忽略了家人,甚至影響了工作,使得許多人無法諒解。這真的是合於上帝的心意嗎?剛剛我們提到了耶穌說事奉主與財富的比喻,難道真的是要我們全時間在教會服事祂嗎?
曾經有人問我:「我花許多時間在學業上,在工作上,盡心完成上帝交在我手裡的工作,這些難道就不是上帝的道路,不合於上帝的應許嗎?」事實上,如果你真的是因為明白上帝的帶領,你用你的全力讀書、工作、甚至參與社會公義的行動,這些都不會比你在教會中的服事還要不值得。
跟隨上帝的帶領,明白上帝的心意,成就踏實的人生
我們可以知道,今日我們是不是走在上帝的旨意中,才是這整段經文的重點。至於這個旨意帶領我們經歷了甚麼,這真的是上帝的工作。或者過程中,因為我們的限制,我們需要承擔一些痛苦;或許因為我們對上帝的理解有錯,讓我們吃盡苦頭;有時候,甚至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作,一晃眼就被毀掉;但是我們真的要相信:只要是清楚走在上帝恩典的帶領中,並將我們手上的工作交在上帝的手中,祂必會成就這一切的事情。甚至是我們看到惡人暫時橫行,壞事就在眼前,我們也不用害怕,因為這一切,也不過是上帝工作的一部分。
神學家莫特曼提到,上帝的應許使將來活現在眼前。他提到:上帝的應許臨到歷史,就像是亞伯拉罕的事件一般。從人的角度來看,上帝的應許會因為亞伯拉罕沒有子嗣而遭到挑戰。但是上帝主權的必然成就,不但化解了這個挑戰,甚至直到今日,上帝應許的力量,依然正在實踐中。有人說,莫特曼談一個盼望的神學,那個上帝從末世走向我們的盼望,那個祂已經應許,必然成就的盼望。從莫特曼的觀點來看,今日的我們不是往世界的終結走去,乃是上帝應許的盼望,從未來走向今日的我們。
容我引述一段莫特曼在「神學思想的經驗」一書裡面的一段話:
開啟歷史,進入應許的上帝所賜的可能性,這就等於開啟創造的上帝的歷史(他使無變有並叫死人復活)。應許的信仰不僅考量歷史中主觀和客觀的可能性,也期待那位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臨在。因此,上帝在遍滿骸骨的平原上,讓先知以西結見證了他的大能。
莫特曼清楚地指出,當我們進入上帝的應許中,這不僅是我們面對歷史中主觀或客觀的可能,更是我們經歷那個使不可能成為可能的時刻。
結論
我們常常對上帝的應許失去信心。還記得馬大的弟弟拉撒路死了,耶穌到他們當中的對話嗎?當馬大對耶穌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裡,我兄弟必不死。」耶穌說:「你兄弟必然復活。」結果,馬大的回答是甚麼?馬大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復活。」馬大不相信就在此刻,耶穌必能使拉撒路復活。不過耶穌的應許是「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當我們的環境看起來那麼地可怕,我們的困境看起來那麼地巨大,家庭、工作、感情沒有一樣我們真的敢放心地交在上帝的手裡,我們便在困境中一蹶不振。不過,若我們願意學習重新來到上帝面前,將我們的道路擺上,箴言的作者明白地告訴我們:「你所做的,要交託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交託不只是禱告,更是明白上帝的心意,並全心回應的過程。願我們不再面對世界挑戰的惶恐而白白受苦,白白做工。

0 意見: